
12 损伤 澳洲零售业2019-2020年度大事件: 谁破产了?谁在缩减开支?
新竞争者、电商以及消费者不断改变的品味一直冲击着澳大利亚零售业。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大型零售业抢占市场份额、高昂的劳动成本,以及本地购买力疲软使得一些曾经盈利的品牌和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
曾经的全球巨头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缩减开支Espirit, 凯伦米伦, 差距, 雅芳, 劳拉·阿什莉, 玩具反斗城, 玻色, 以及 Top Shop 已经退出澳洲市场,有些甚至已经倒闭。
2020年9月12日,零售研究中心发布的零售简报汇总了已经破产的零售业公司。以下是在2019年末至2020年7月期间,已经倒闭或业绩不佳的澳洲本土零售业名单。
饰品/手袋连锁店Collette于2020年初进入自愿托管程序,在此期间该公司关闭了33家门店。目前已经得到了Berbie Brookes的“拯救“,尽管其126家门店中只有25家继续经营,200名员工被裁员,仍有100名固定员工和200名临时员工被保留了下来。
拥有4家门店的衬衫和配饰零售商T M Lewin在其英国母公司进入自愿托管几天后,澳洲分部于2020年7月初进入了自愿托管程序。此公司在澳洲大约有40名员工。
澳大利亚休闲服饰集团Seafolly(成立于1975年)于2020年6月底进入自愿托管。它曾有44家门店,雇佣了120名员工。7月初,管理人员宣布,会关闭该公司旗下Sunburn品牌的25家门店,其余将继续营业,其中包括在海外的12家门店。新冠疫情下产生的现金流问题直接导致了该公司的衰败。
拼图 2020年5月底宣布关闭其在澳大利亚的五家门店并退出澳大利亚市场。母公司将把所有精力放在英国的国内市场。Jigsaw面向澳大利亚消费者的网站已经关闭。据推测,澳大利亚百货商店销售Jigsaw的特许权也将被逐步取消。
拥有诺妮B (诺丽B)、凯蒂丝(凯蒂)、米勒斯(米勒)、洛克曼斯(洛克人)和河流(里弗斯)等众多零售品牌的Mosaic公司声称,如果房东不同意降低租金,它将在未来两年内关闭300多家门店。该公司最近的财务报告显示其亏损了$1. 705亿澳元。在2020年4月至6月期间,有1333家门店没有营业,导致该业务的销售额下降了16.5%。
PAS Group是一家拥有225家门店的运动休闲零售商,销售Dunlop、斯拉岑格、朗斯代尔、JETS 泳装、Marco Polo等品牌,该集团于2020年5月底进入自愿托管程序。报告指出,冠状病毒影响下的封城政策和公司内部业务重组导致了销售额骤减。该公司的1800名员工均受到影响。
位于悉尼的当代设计公司Tuchuzy也于今年5月进入自愿托管程序。
西农集团旗下的百货和零售连锁店塔吉特(目标)将关闭75家门店,并将另外85-90家商店的一部分转为凯马特(凯马特)的业务,在此过程中裁员逾1200人。目前塔吉特拥有284家门店。该公司预计将把52家小规模门店转变为凯马特(凯马特),并只保留40家大型塔吉特(目标)门店。总部将辞退一半的员工。
母公司在荷兰的牛仔裤零售商G-star Raw已于5月中旬进入自愿托管程序。它的57家分店和近200名员工也均受到波及。
Aussie Disposals是澳洲一家经营露营和体育业务的公司,该公司拥有23家自营店和13家特许经销商。他们预计关闭一半的门店后继续经营。该公司先是受到了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严重影响,又受到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使得露营设备的销量直线下跌。
瑞典设计文具连锁店Kikki.k于2020年3月进入自愿托管程序,目前还在经营。它在澳大利亚、远东、英国和美国拥有65家门店。
总部位于墨尔本的时装零售商Meridith and Moore在澳大利亚拥有16家门店,已于今年4月进入自愿托管程序,目前还在经营。
拥有约30家店铺的女装和泳装零售商Tigerlily 进入了自愿托管程序,在最近的$3,710万澳元的零售销售额中净损失$260万澳元。
电子游戏零售商澳大利亚电子精品店(E B Games)宣布将关闭19家不盈利的门店。在未来,它希望开设更多结合了电子游戏和流行文化的大型门店(销售流行商品、及收藏品等)。目前大约有280家EB游戏商店和100家Zing Pop Culture折扣店收到影响。
德国杂货巨头Kaufland(施瓦茨集团)曾斥资5.23亿澳元,在澳大利亚23个建筑工地开发大型超市和仓储。该公司在2020年2月放弃了澳大利亚市场,并寻求将其在澳大利亚尚未完工的项目出售给其他买家。
澳大利亚服装零售商真维斯(JeansWest)于2019年12月进入自愿托管程序。现在,它已经被Harbour Guidance公司收购,重新经营。商店的数量从146家减少到了106家,其中263名员工失去了工作。
成立于1849年的澳大利亚床上用品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哈里斯斯卡夫(哈里斯围巾)在被Allegro private equity group收购的几个月后就进入了自愿托管程序,此后被Spotlight Group收购。原来的66家门店变成了44家,数量仍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员工人数从1800人降至1400人。
运动服装零售品牌Stylerunne深受澳洲年轻人的追捧,作为在线零售商迅速扩张至市值$5000万澳元,在2019年10月也进入了自愿托管程序,后被Accent Group收购。
拥有160年历史的澳大利亚百货商店Dimmeys已成为廉价家居用品公司,该公司于2019年11月宣布,将关闭其31家门店和网上业务。2020年2月有消息称,至少有一部分Dimmeys门店会在维多利亚州继续经营。
另一家澳大利亚的时装零售商Bardot于2019年11月进入自愿托管程序,该公司拥有72家门店和800名员工。目前,它的所有门店都已关闭,并将重新转型为电商。
Zanui是最受欢迎的家具和家居品牌之一,在“黑色星期五”销量惨败之后,于2019年底进入自愿托管,随后被家居品牌批发商Marlin Brands收购,扎努伊转型为电商继续经营。
好奇星球(好奇的星球)是一家休闲图书企业(最初是一家以学生为主导的品牌书店),该企业曾经拥有63家书店,是澳大利亚第二大书店,因未能吸引到足够买家,于2019年11月进入自愿托管程序。所有门店已关闭,网上业务则卖给了Booktopia公司。
拥有56家门店的美容连锁企业拿破仑•珀迪斯(拿破仑迷路了)也进入了自愿托管程序,现已关闭。
拥有87家门店和498名员工的澳大利亚男装连锁店Ed Harry也已关闭。
另一家澳大利亚男装公司Roger David已经关闭了57家门店。
拥有60家门店和450名员工的家庭用品连锁企业伊什卡进入了自动托管程序。原本为圣诞节和夏装进口的高达300万澳元的商品被“隔离“,这意味着Ishka将错失圣诞节和夏季等销售旺季。
没意见